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居然修了80多年的地铁,规划大体没变

点击关注→ 沈阳地下铁 2021-05-30


自从亚洲小国日本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沙俄,顺便取得了中东铁路的运营权,并接手了沿线城市和铁路附属区,开始大肆改建满铁附属地建设和移民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大批日本韩国人移民到满洲,同时推动了日本殖民区交通建设。

日殖时期奉天

帝国的野心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社会最先进的公共运输工具,在1860年被英国人发明,在1903年才出现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当时实数新鲜货,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修建。地铁的出现,让打了鸡血的日本人认识到是个超英赶美的机遇,很快就学习建设了第一条地铁,1927年第一条地铁‘“浅草到涩谷”建成通车,1933年第二条地铁相继通车,到规划伪满洲国城市时日本的地铁技术已经相对比较完善。

东京地铁

因铁路拉动周边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大量殖民区移民,日本人在满铁附属地和商阜区进行了有轨电车的的修建。为了更好规划和殖民管理城市日本人在1933年进行了《奉天都邑计划》编订,将满铁附属地太原街地区定位为沈阳市的商贸中心。

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第三次将若干支路和公园以日文命名。至此,太原街地区102条主要道路,4处广场,2处大型公园均以日文命名,太原街地区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提出在15年内将奉天人口发展到150万人,远景规划达到300万人。

如今大体依旧当年规划建设

这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的里程碑,日本人在殖民搜刮同时将很多地方建造出日本本土景色,各种神道教庙宇本愿寺在奉天城内开始兴建,以此同时,日本人规划了如今铁西工业区,满铁附属地(和平区),皇姑区,商阜区等地区的规划建设,日本人沉浸在了天长地久居住在这片黑土地的美梦中。

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奉天早期马拉火车

1907年9月12日,奉天商务总会与日本大仓组议就《沈阳马车铁道公司招股章程》,成立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1月4日,沈阳马车铁路线路建成通车营业。1910年10月,奉天车站迁往新站(今沈阳站),马车铁道随之向南延长1.2公里,营业线路全程达到了5.23公里。沈阳马铁公司当时有马200匹,车29辆,每日往返运行160次,日平均运客7000人次。

奉天电车

日占时期奉天因吸引大量关内难民随着战争进行和闯关东逐渐增多,朝鲜地区及日本的移民人口也持续涌入奉天地区,作为整个南满地区中心和日本满铁的所在地,城市交通日益拥挤,日本人1932年创办的有轨电车的轨道线路不断延伸,发展至共计6条线路,总长24.6公里的运营网。但在日本作为眼里的“新国土”和战争后勤机器的引擎,保证殖民城市发展和一定和国际的接轨的交通规划就十分重要。

疯狂的宏大计划

奉天油画

在像沈阳这样靠近内地的城市修建铁路,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自然也有军事政治上的考虑。虽然当时的中国没有像样的海空军,无法对沈阳进行大规模的轰炸,但如果外国势力介入对伪满洲国开战,那么好不容易被日本人稳定下来的东北社会又会失控。尽快修建地铁系统作为防空洞,也能让日本的殖民统治基础更牢固一些。

对于地铁交通的高级规划,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甚至在大多数国人连“火车”都没有听说过之前。在日据时期,1938~1940年,大坂电气化局编制了《奉天地铁线网规划与设计》,共计4条线路,总长度54km。首期工程(当时规划的1、2、3号线)预计1942年开工,1948年竣工;其余延伸线及4号线最迟1953年竣工。

日本出版书籍中记载奉天地铁

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却因为战事的吃紧而必须加快执行。当时日本人预计第一期工程于1942年开工,1948年完成,第二期完成为1953年,第三期为1958年竣工。这样的地铁修建速度,也已经赶上了日本本土两座大城市的速度,堪称日本经略满州过程中迈得非常大的一步。

施工方法方面肯定是盾构法发掘。日本当时已经掌握盾构法,不可能在沈阳旧城区明挖,而已知的换乘站“钟灵塔前”(联营公司)是十字换乘。并且系列线路首次提出了1号线东延到东陵的设想,即使看今天一号线东延线修建来看也非常有前瞻性。

现代地铁的线路雏形

十字转换站

  • 奉铁1号线

在那一版久远而宏大的规划中,1号线由牛心街至东塔,远期延长至东陵。其走向大致为:牛心街(现铁西体育场)-笃工街(现保工街一带)-铁西广场(不必解释,今铁西广场)-兴工街(不解释)-奉天驿前(非常直白,沈阳站前)-忠灵塔前(中华路南京街口,今地铁太原街站)-协和大路(今和平大街马路湾)-东亚街(今地铁南市场站)-大西边门(很好理解,今地铁青年大街站)-大西街(今房产大厦)-西华门(今中街商圈故宫西华门附近)-大东门(不解释)-大东边门(不解释)-东塔(今东塔)。它走行今天的建设大路、胜利大街、中华路、十一纬路、大西路、沈阳路等。

奉铁一号线

这是1号线第一次出现在沈阳地铁的规划图中,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在一版又一版规划中会反复看到同样的线路,并且每一次都是1号线。在初次规划70年后,这条线路会真正通车,时间飞逝,沧海桑田,一切变亦未变。

  • 奉铁2.3号线

只要在地图上画一下,我们同样能够发现这条1940年版的2、3号线的走向大部分其实就是今天的地铁4号线。当时,这条线路自老城的东南-西北前进,穿过当时满铁附属地的核心区,通向老盛京城北的新城区。而现在,南京街作为最重要的南北干道之一成为了大客流走廊,在南京街以北,今天的地铁取直连接了北市场和沈阳北站,并一路向西北而去,是以今天的吉祥、望花、724等居住地区为导向的;当然,这些居住区的出现,都是1960年代之后的事了。

奉铁二号线三号线

1940版2、3号线的站间距显然比今天的4号线短,这是由于正处于施工中的新4号线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放弃了在“新华广场”与“中山广场”设站,导致了4号线市中心出现了2个超过1.8km的大长区间,在1940年规划中上述位置均有设站的计划。

  • 其他远期线路

1940年规划中,除1、2、3号线首期工程外,还规划了其延长线。1号线将向东延长至东陵,2号线延长至大北边门,3号线两侧延长为:赛马场前(今北陵公园一带)-南塔。另新建4号线:北兴街-东南住宅(现位置不明)。值得一提,当年提出的1号线2期即为今天1号线东延长线的一部分,已在沈阳本期建设中批复,预计通车不早于2024年,距其首次规划已有84年之久。

日籍记载

规划中特别注明,系统采用1435mm准轨,750V直流第三轨供电;列车5节编组,单节定员120人。这样的编组换算到今天,其运力约在3B至4B之间,在当时是绝对超前且疯狂的规划,因此我们很容易预料,这版规划是绝无可能付诸实施的。彼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愈演愈烈,最终随着1945年日本战败撤离,这田园梦境般的规划也随之一同迷失在历史长河中。

中山路太原街

总结

沈阳地铁建设一路来坎坷多舛,新中国时期共经过五次申请建设,大多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施工,直到2010年沈阳地铁一号线终于竣工,让沈阳城作为中国最早进行现代化地铁规划的长久的地铁修建历程圆满画上了句号,在未来加速施工的沈阳地铁在下一个时代将在社会发挥举足轻重的无可替代性,给老百姓出行提供巨大方便。

沈阳地铁16条线路全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